社长高频访华,马自达主动“进攻”
2025年04月30日 阅读:534722025上海车展上,海外高管们穿梭于展台间的身影,勾勒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迁的生动注脚。在这场车市盛宴中,合资品牌展现出久违的进攻态势,马自达就是典型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次马自达带来了第二款新能源战略车型马自达EZ-60,亮相48小时盲订破万辆。
在这之前,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社长兼CEO毛笼胜弘两年四次高频访华。在对话环节,毛笼胜弘表示:“我能感觉到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市的变化非常快,这个趋势是不可能停下来的,会继续前进。”
面对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本土品牌市占率超90%的残酷竞争环境,马自达已经做好准备,并主动“进攻”。
赶上中国速度
“马自达希望在中国市场通过导入新能源汽车,改变现状。”毛笼胜弘直言。长安马自达EZ-60的全球首秀,标志着马自达在华战略的根本性转变。
毛笼胜弘透露,长安与马自达长达20年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多领域持续携手,去年发布的EZ-6以及新发布的EZ-60,不仅是国内市场的重点车型,还承载着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使命。
与此前依赖日本技术输入的燃油车时代不同,长安马自达EZ-60的电池、电驱系统已全面接入长安供应链,核心部件不再依赖进口。
新车不仅是马自达首款由中国团队深度参与设计的车型,更将反向出口至欧洲、东南亚市场,开创“中国研发、全球输出”新模式。
这种转变背后,是马自达对“中国速度”的跟进,中国电动化技术迭代周期比全球市场快3-5年,唯有本土化才能跟上节奏。
毛笼胜弘坦言,中国现在的智能化技术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们也会继续跟中国供应商积极进行合作,制造出让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
与有些日系合资品牌押注纯电路线有所差别,马自达选择“增程+纯电”双线并行。马自达中国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岛徹透露,EZ-60的增程版本瞄准燃油车用户换购需求,通过“保客焕新”策略激活马自达存量用户。
这一选择既规避了与比亚迪、特斯拉在纯电市场的正面交锋,又利用马自达在混动领域的技术积累形成差异化优势。数据显示,EZ-60亮相48小时盲订破万辆。
1%的市场份额,如何突围?
中岛徹坦言,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占比预计超一半,其中九成是中国本土品牌,日系品牌仅剩1%。
为了改变现状,长安马自达EZ-60是其重要底牌之一。毛笼胜弘介绍称,它是马自达所有独有特征的集合,一方面是“魂动”设计,还有精致的工艺,包括非常舒适运动的操控,所有这些特点优点都结合到这款车上。
比如行驶过程中马自达加入了连续可变阻尼悬架,能在舒适性、运动性上的体验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交互界面3D HUD等,都是结合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开发的结果。
从EZ-60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马自达向新能源转型的路径:既保留“魂动设计”“人马一体”的传统基因,又通过场景化创新重构用户体验。
针对在华销量困境,马自达已经采取措施。中岛徹告诉北青汽车,一是向燃油车保有客户宣传推广新能源车型;二是在日系销量较强的地区集中进行广宣,并针对销售、待客方式进行独特培训与提高。
他还透露,从3月份EZ-6的销量起色来看,马自达似乎看到了希望,随着EZ-60 的导入,期望能够形成新的产品阵容,让中国市场消费者重新认识并接受马自达。
在对话环节,中岛徹还指出新能源车盈利困境,同时强调燃油车同样面临收益压缩的挑战。
马自达认为只能依靠自身独特性来提高收益,借助与长安汽车的合作,马自达在电驱、电池相关成本上进行压缩,通过发挥独特产品特性与合作优势的组合,寻求收益提升。
按照规划,马自达电动化时代转型战略分三步进行:2022年至2024年,将加强面向电动化时代的开发。2025年至2027年,将加强电池技术的开发,率先向中国市场投放纯电车型。2028年至2030年,正式导入纯电动汽车,向电动化时代过渡。
马自达希望,到2030年将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60%-70%。在这一过程中,不少人提出疑惑,马自达要如何平衡全球化与本土化,如何在成本与品牌溢价间找到支点?
毛笼胜弘的答案坚定且明确:“我们必须打造出独特的产品。”并将其“魂动设计”与“驾控基因”成功转化为电动化时代的竞争力。在电动化这场马拉松里,百年马自达的“魂动”觉醒已经开始了。
文/小一
编辑/刘艺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