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质那些事 上汽大众不想再藏着
2025年07月23日 阅读:65528车市热闹,也不乏种种匪夷所思之事:忘记防水的转向机、提不起速的雨刮器、以及大马力车的窄轮胎……这些令人眼界大开的问题,揭示了行业内的一类现象:如今一些企业对产品品质的认知还停留在“攒电脑”的水平上,似乎配件装全,通电点亮,就可以跑起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造车毕竟不是攒电脑,“重启”救得了系统死机却护不了人身周全。关键时刻,高品质的汽车产品才真正靠得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汽大众日前再次启动“品质开放日”系列活动,新一期活动以“硬核”整车试验为主轴,向媒体及嘉宾系统性地介绍了上汽大众的研发与验证体系,展示了上汽大众如何用严谨的验证与严苛的测试来锤炼产品品质。
8000条标准 怎样执行?
近年来,汽车产品可靠性与品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用户对其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上汽大众通过严苛的产品研发流程与验证体系标准,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品质一致性,展现体系化实力。
在整车和零部件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中,上汽大众严格遵守的标准有近8000条,涵盖国标、大众集团企业标准以及“DIN/ISO/VDA”国际标准。上汽大众提前考虑各种风险点,以严苛验证标准保证产品的可靠和安全。
本次品质开放日以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门盖强度耐久试验室、四通道车身试验室、水管理性能试验室、四驱转鼓声学试验室和电磁辐射抗扰试验室等为例,呈现了上汽大众研发与验证体系的部分环节。
“防晒”是近来新车推广中的热词。在整车耐候性和耐久性试验中,车辆要经历近120℃的暴晒、-50℃的冷冻,抗住高温高寒高湿、盐雾腐蚀等全球极端气候,为用户留足安全冗余。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在室内条件下,模拟吐鲁番、海南等地区自然环境的曝晒强度,进行人工模拟大气暴晒试验,考验整车和零部件在极端光照下的综合表现,保障使用时耐用、稳固。
在门盖强度耐久试验室,车辆的前后车门要进行10万次的开关,这里的“10万次”的取值不是信口一说——按照行业测算,这相当于普通用户30年的使用强度;在四通道车身试验室,上汽大众通过整车四通道液压振动试验,让车辆模拟应对各类恶劣路况,考察车身、四门两盖及内外饰等稳定性;水管理性能试验室的作用是用各种方式给车辆淋雨,高强度、多角度、多维度地检验整车密封性;声学、电磁兼容试验室则在用户看不见的细节上确保车辆能够保护用户的安全与健康。
千万公里测试 为何“太少”?
“1000万公里整车测试”是最近被用来描述某些新车品质的热词之一。一则因为1000万的数字大得惊人,二来源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字更容易传播。
但在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看来,如果全新开发一辆车,所有测试车加起来,“1000万公里我觉得太少。”
在开放日期间举行的一场媒体沙龙活动中,陶海龙表示,1000万公里讨论的只是试验里程数,但里程数仅仅是表征汽车质量的“无数指标”之一。例如,车辆的抗老化能力、耐腐蚀能力、抗振动能力等,其中除了振动性能可能通过里程数反映出来之外,抗老化性、抗腐蚀性等关键指标和里程数没有关系。
质保工程师出身的陶海龙从个人从业经验出发指出,测试里程的长短取决于新车的动力总成、底盘是否全新开发,按上汽大众的测试规范,全新开发的一款车至少要投入250辆以上的测试车。
而且,测试的场地和方式也很有讲究。在哪个试车场、采用怎样的测试手段和评价标准、每辆车测试多少里程都有相应的逻辑和规范。
陶海龙强调:如果只是在高速公路或一般道路上,哪怕是几百辆车累计跑1000万公里,都不能表明产品的质量。
陶海龙还介绍了上世纪90年代上汽大众按照公司水准建设第一个试车场的情况。当时,上汽大众在中国采集了无数路谱,涵盖从海南岛到东三省的路况特征,按30万公里综合路试要求设计试车场道路。此外,试车场还要承担强化耐久试验和坏路试验,包括盐水路段、涉水路段、各种坏路段,再现实际道路上的各种工况。
写在最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君子之风永远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当过度营销的风气失控,有消费者可能吞下苦果还不自知时,一些企业有责任站出来,为行业纠偏,为正道发声。
类似“我们开了多少次会、做了多少次试验才成功做出来”的故事,上汽大众的资料库里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这些深藏在上汽大众内部的理所当然,应当随着“品质开放日”的持续推广,成为消费者之间的口耳相传。
所以,上汽大众的“品质开放日”活动更深刻的意义,不只是把上汽大众产品的可靠“打在公屏上”,而是让消费者意识到,一台真正合格的汽车产品,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这是上汽大众的责任。
文/杨铮
编辑/杨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