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还是连起来看更有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周,特斯拉提前剧透,Model Y即将涨价5千元,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在其它中国车企大打特打价格战,拼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就连即将交出首份造车答卷的雷军,都不禁感慨道:“特斯拉太牛了,真心佩服,目前的电动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只有特斯拉敢涨价。”
当然,望向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这家美国车企试图通过如此方式,“逼单”那些犹豫不决的潜在消费者,无疑占据着很大比重。
而以我对特斯拉的了解,今年一定会在某个关键节点,利用Model Y再来一次更大幅度的官降,彻彻底底收割所处细分市场的韭菜。
毕竟,同样就在上周,路透社已经曝出其上海超级工厂悄悄减产的消息。虽然还未得到正式回应,但从中还是能够读出特斯拉的腹背受敌与压力山大。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随着“同门”Model 3被各种自主纯电轿车所重重围攻,陷入到难以挣脱的泥潭之中,曾经十分傲人的领先优势被渐渐蚕食,肩负品牌主销担当任务的Model Y愈发不容有失。
好在,值得庆幸的是,结合过去一年的零售销量数据,身处20-40万元的纯电SUV市场,今天的主角正如文章标题提及的那样,“人人都想杀死Model Y,可现实却是人人被反杀。”
换言之,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与挑战,还在维系“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华共卖出近47万辆,甚至吊打了诸多燃油SUV。
至于为何能够大卖?
首先,肯定还是由于产品力层面的均衡。
虽然本身推出已久,但不得不承认Model Y在类似三电系统、智舱软件成熟度、智驾体验、驾乘质感包括补能体系等多维度,依旧表现的较为均衡。
加之,售价合理。而中国消费者对于SUV车型天生的偏爱,很大程度上也成就了Model Y的绽放。与此同时,自国产开始,其一直没有遇到太多像样的劲敌。
不过,这样的局面,从去年开始瞬间发生了改变。
随着小鹏G6与智己LS6的入场,Model Y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威胁。作为论据,二者的单月销量最高点,分别达到近9千辆与1万辆。
并且仅就账面数据,它们在一些方面也明显要优于Model Y,例如乘坐空间、车身尺寸、充电速度、真实续航……
可正当大家以为Model Y将会重蹈Model 3的覆辙,被拉下所谓的神坛时,故事剧情却没有按照预想中的发展。
进入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得以见证Model Y的“一家独大”。由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小鹏G6与智己LS6的断崖式下滑。
2月,即便经历了春节假期的考验,Model Y零售销量仍达到22,537辆。反观小鹏G6与智己LS6,却只剩可怜的1,161辆与1,491辆。
面对上述结果,非常不解为何后两者在产品力与终端价格都不算太差的背景下,会陨落的如此之快。
难道,仅仅只是由于整个大盘消费活力的减弱?由于价格战加剧了大家的观望情绪?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平心而论,到现在仍一头雾水。
顺势,我也带着类似的疑问,与身边的同事开启了一轮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一种观点十分有趣。
“现在20多万元的纯电SUV,产品力已经快卷到头了,管它什么800V、激光雷达、长续航、大空间,在十分有限的成本空间内已经纷纷上车。相比之下,消费者对于品牌层面的感知,才是他最终愿不愿意掏钱的决定性要素。”
更简单来说,某一位用户,在接连看过小鹏G6、智己LS6之后,却还是选择了Model Y,很可能是出于他对特斯拉本身的信任。
作为另一起论据,纵观20万元的纯电SUV市场,宋L同样迅速成长为一位不容小觑的选手,2月共卖出新车5,265辆。
而它热销的关键,除了那套超高颜值的外观造型之外,“比亚迪”无疑是其孵化车主芳心最大的金字招牌。
由此将视线继续延展,早在去年年末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李斌曾抛出下面一段话,“品牌是一个很长期的词,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品牌,真的需要非常非常长的时间,才可以慢慢沉淀下来,而且它一个阶段会表现出来不同的一些特点。”
无可厚非,最近中国车市的关键词就是——价格战,对于很多参与者来说,不打连活下来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们见证了一些主机厂的被迫跟随,甚至不惜损害苦苦经营的形象。
可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不得不说:“虽然降价能够带来短期内的销量提振,但对于自身元气的损耗也颇为巨大。”
在此过程中,当产品力的内卷逐渐放缓,劲敌之间的差距越缩越小,最终比拼的还是谁的品牌力更强。
这也解释了为何当BBA旗下纯电车型的终端售价纷纷“打骨折”,同样能够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香饽饽”。
试问,谁能拒绝十几万的奥迪Q4 e-tron?谁能拒绝二十多万元的宝马iX3、奔驰EQE?在市场,三家德国车企还是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反观特斯拉,随着时间的沉淀,在华科技先锋、电动新贵的标签,无疑被牢牢地贴在了它的身上,Model Y也能够顺理成章的从中受益。
总之,还是那句话:“乱战终归会变得风平浪静,有些客观规律我们必须遵守。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品牌力一直是赖以生存的命脉。如果没有后者作为支撑,再好的产品都将成为空谈。”
最后一个问题:究竟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Model Y杀手?
至少目前,尚且没有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